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千金聚散 第三百二十四章 历历在目的民间经济现象

第三百二十四章 历历在目的民间经济现象


推荐阅读: 我的小弟能升级这个地球能联通诸天万界徒弟升级我就变强都市之龙神归来重生1985当文豪万法霸主陆江枫医疗机构故事混沌天帝诀做梦就能成为大佬我师妹实在是太刚了风林火山传许枫庄瑶

“跳火坑”中坐庄放贷的人,他们的资金有一部分来自当时的民间“基金会”。
“基金会”这种七、八十年代在南方一些地方出现的民间“经济组织”,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称之为投融资互助平台吧。
当时,几乎农村的每个自然村都会被允许开办一个“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名为互助投资,实则具备了吸储和放贷这样一进一出的功能。
所以,这样兼具地方金融和民间野生金融的经济组织,由于它明显高于银行的存款利息水平,因此吸纳了很多的社会闲散资金。
有进就要有出。
当时很多“基金会”的资金就或多过少,不同程度地流到了那些“跳火坑”的黑洞里。
“跳火坑”债务危机爆发后,最终传导波及到的,还是那些把钱存到“基金会”的储户们。
最后可想而知。
各地不等,所有被波及的“基金会”,那些储户们,全都不能幸免地遭受损失。
存款打了七折、八折,算是比较幸运的。
运气差的,最终只剩下四到五折拿回本金。
而且,那期间,耽误了多少时间、花费了多少精力去折腾且不说,精神上还要饱受煎熬和折磨。
这个事件过去之后,社会上平静消停了几年。
紧接着,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们,又整出了一种叫做“民间互助会”的自发“金融”。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民间的经济活动开始渐渐频繁。
而那个时候,国内的金融服务还相对传统和落后,老百姓想要临时借钱周转,正规正式的渠道基本上没有。
“民间互助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甸侨这个地方如雨后春笋般四处生长开花。
张家想投资做点小生意,需要一整笔钱;
李家儿子结婚付聘礼,筹办婚宴和置办结婚用品,需要一整笔钱;
陈家盖房子或者添置大件物品,临时需要花费一大笔钱;
等等,等等……
遇到这种情况,这种“民间互助会”就再合适不过了。
据说这种“民间互助会”是生活在东南亚一些海外华人之间常用的一种经济互助方式,所以,它也算属于海外“舶来品”。
“民间互助会”通常会由“会头”来组织。
“会头”就好比是现在的微信群主,由他邀请发起,把身边的一些亲戚朋友拉进这个“群”。
这样的“群”里面,通常会由三十人到五十人不等组成,纯粹是一种资金上的互助互惠,群主和群成员,也互相信赖。
拉个群,组个“民间互助会”,“会主”会根据这个群里会员的资金需求量,来量身设定“标款”。
就拿三百元的“标款”来说,三十人,一次“集标”就能凑足九千元。
八十年代末,九千元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巨款。
那个时候,城镇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几元。
在当时,大凡要是谁成为了“万元户”,定会令许多人瞩目,准会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重量级人物。
“互助会”的起始之日称之为“起会日”,“互助会”结束解散之日称之为“散会”。
假设一个三十人参加,三百元“标款”的“互助会”,一个月“开标”一次,那么这个“互助会”的起止时间跨度就需要三十个月,也就是两年半的时间。
群里的每一个会员,在这三十个月里,每个月都有义务向群里上缴一次“标款”。
同样,每个人也都有一次标回来一整笔钱的机会。
这是一种积小成大的游戏。
毕竟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应急需要的时候,即便你手头宽裕,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筹钱,那你也可以等待“散会”的那一期,再把钱给标回去。
因为最后那一期,除了你,已经再也没有别人跟你竞标,就等于你之前二十九个月都只缴了二百七十元、二百七十五元、二百八十元……
等等的“标款”。
现在,你全都可以以三百元的全款,全部一次性地收回来。
这其中差价,就还是你获得


相关章节: 第三百一十九章 嘿!我的这些年第三百二十章 阴谋论?第三百二十一章 早年挤公交印记第三百二十二章 “撬板”的希望第三百二十三章 讨债的负面心理第三百二十五章 “民间互助会”模式的崩塌第三百二十六章 撬板中的一记重锤第三百二十七章 这时候给我来釜底抽薪!第三百二十八章 仓皇提现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没办法,能行吗?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