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北宋大相公 第一百六十章 考前检查

第一百六十章 考前检查


推荐阅读: 神霄之上铁血小千户万道成仙房东你真狡诈足坛掌门人开局甩了七个俏老婆复皇仙王奶爸斗罗:开局成为比比东义子成为仙尊后,她又穿回来了一胎三宝:锦鲤娘亲美又飒长生从全真开始

棠溪离开后,陆垚看着这众生百态,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他又看了看自己带的这两大包的布袋子,心说,还好自己穿越过来,是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而且凭借着家中的关系运作,自己直接就可以参加省试。而他面前还有身边的这些学子们,自然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代的科举制度相比较前代的科举来说,更为开明与合理,例如宋朝的科举扩大了取士的范围,寻常的百姓也可以参加科考。依照当时科举的规则,学子们乡试成绩合格后,下一步就要到京城参加省试了。
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平民子弟中参加乡试并通过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如果学子自身的家境贫寒,即便是自己的成绩优异,往往也并不一定能够去赴京再考。因为这一路的盘缠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关,而且到了京城之后,衣、食、住、游样样都需要钱。所以当时有很多已经通过乡试的学子,因为自身的经济原因最终不得不放弃掉进京赶考这个机会,弃考的人中以四川、岭南地区为多,原因无非就是距离京城路途遥远,路不好走,所需要的盘缠更多罢了。
学子们中出现这样的情况,重文轻武的宋朝肯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缓解寒门学子们赴京时的盘缠不足的问题,宋太祖曾经下令印出专用的“官券”,赴京赶考的学子们凭借此券可以在赴京沿途中得到各级官府的食宿招待,这种“官券”的出现解决了当时很大一部分寒门学子的经济困难问题。
不过,这“官券”虽说是皇家发的,而且陆垚之前和苏轼苏辙聊天的时候也曾经听他们提起来过,不过据他们所说,其实他们一路以来上京赶考,能够用上这东西的地方,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有些客栈还有饭馆,他们是根本不接受进京赶考的学子用这种东西进行抵押消费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若是这东西真的有那么大的神通,为什么苏轼苏辙到了这汴梁城中,没有住在客栈,而是找了一个寺庙居住呢。
进京赶考,除去钱财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交通。这时候的交通,可不比现在,飞机火车轮船一应俱全。过去交通不发达,马车速度也就比步行快点,而且也不可能一路挂三档,得走走歇歇。当时条件下,旅人晚上尽量不露宿野外,怕有野兽,不安全,必须及时投宿,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旅行速度。加上考生家乡离京距离远近不同,需要的时间自然也大相径庭。此外,中国虽然中央集权、禁绝民间私有武器;但治安仍然是不能和现代相比的——虽然相对于中世纪已经是天堂了——最不乏的就是“进京赶考途中遇害/侥幸逃脱/高中后复仇”之类的故事了
再加上路上店家的卫生条件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赶路是极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综上,这就使得进京赶考是一趟漫长而又危险的旅途。大致来说,除非京城近郊,省内往往也得十天半月才能赶到;省外走几个月更是寻常;再加上人身方面的忧虑……所以,如果他们考不上就回家了,那么路上又要白白消耗几个月;除非这辈子再不科举,否则没多久他还得再次“进京赶考”,于是时间/金钱就全部消耗在赶路上了;再加上路上人身方面的风险……这就导致这样一种现象:赶考的举子们,若是当年没有考上,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回家;而是留在京城,等待下一次机会;这种等待可能超过10年、甚至有直到客死他乡也没考上的。
科举考试的艰难,作为汴梁本地人的陆垚,都不敢说自己能完全体会到。其实,他打心里,还是十分敬佩这些不远万里长途跋涉进京赶考的学子们的。
于是,陆垚也不张扬,默默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排队。
看起来,这陆垚前面和后面排队的学子,一个个都是寒门子弟,家庭条件基本都是不怎么好的,每个人的穿着也不像陆垚这样光鲜亮丽,说起陆垚这身衣服,是母亲言氏在半个月之前就找汴梁城中的著名裁缝量身定做的,为的就是要让陆垚今天给它穿


相关章节: 第一百五十五章 教练员的人选第一百五十六章 陆垚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确定人选第一百五十八章 省试前夕第一百五十九章 芸芸众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非议纷纷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试开始第一百六十三章 刑赏忠厚之至论第一百六十四章 考试结束第一百六十五章 训练成果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