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六章 学文(求推荐票)

第六章 学文(求推荐票)


推荐阅读: 奶爸至尊洪荒二郎传丧尸不修仙大明春造梦天师诸天旅人主神调查员反派大佬总让我为所欲为神武战王万古之王早安,总统大人!早安,总统大人!

六岁的朱瞻基讲一个时辰的课,然后布置课堂任务才去上班。
到中午时分,他会检查一番朱瞻基的功课,并且告知朱瞻基哪里对了,哪里错了,等朱瞻基彻底明白,这一天的功课才算结束。
经历过后世的填鸭式教育,现在的这种教育方式对朱瞻基来说,根本没有半点压力。
后世的小学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轮番交替,语文的广博,数学的精深,彻底开发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
而这种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精英教育,学的还只有语文一科,所以这些对朱瞻基来说,学的非常轻松。
唯一不算轻松的,就是每日一百个大字了。
朱瞻基算是领略到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书法的重视了。在后世的人看来,写字只是工具,只是途径,但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把书法看的比文采还要重要。
他年龄还小,每天只需要写一百个大字,但是这每个字都必须工工整整,一点错误不能出,哪怕字上面多了一个墨点,都需要重写。
前世的周游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但是每天写这一百个毛笔字,真的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
不过他也没有半点抱怨,而是把写字当做了磨练心境的方法。
他却不知道,解缙虽然每天只是简单地赞赏两句,但是他的字早已在内阁以及朱棣那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能够用毛笔把字工工整整写出来就很不错了。这个时候,只是临摹,根本没有书法可言。
但是朱瞻基不仅仅是朱瞻基,他还是周游。
周游在现代社会中小学是个落后生,二流子。这样的学生在上学期间为了出风头,往往会写一手好字。
周游的硬笔书法就写的很不错,楷书仿了几年庞中华,拥有了一点基础之后又向行书方向发展,再到草书阶段,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他现在虽然只有六岁,刚开始练字,但是前世的风格却影响到了现在。
所以他的毛笔书法虽然基础差,但是整体的框架结构与风格都在,让他的书法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并且他的书法风格不是那种华美优雅,自带一种冷峻与凌厉,非常具有气势。
这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解缙在他面前不会无底线地夸他,但是在内阁的一帮同仁,包括皇帝面前,只差把他夸成圣人了。
这也让一帮同仁无不羡慕异常,能为世子师。并且还是一个未来极有可能当皇帝的老师,这可是解家三代兴旺之势啊!
朱棣也从朱瞻基的书法中看出了杀伐果断之气势,对这个肖己的孙子越发中意。
严令世子书法绝不可出文渊阁,对于一个才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书法风格实在有些太超前了。
朱瞻基对此一无所知,他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放在熟悉环境方面,外面的风风雨雨,跟他现在还无关。
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次参政,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永乐元年五月初一,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平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此奏章一出,立刻引起朝堂上下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此举乃是逢迎朱棣之心,也是朱棣对朝堂的一次试探。
朱棣迁都之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但是如今的金陵可谓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逾百万。
江浙一带又是著名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将首都迁往现在只是一座小城的北平,朝堂阻力非常之大。
朱棣即使有难得的霸主之势,也不能直接逆势而为,想要迁都,也要讲究方法。
第一步是将北平列为陪都,时机成熟,再宣布迁都。
内阁众人也对此举意见不一,为了此事争执了数日,都没有一个结果。
在文渊阁读书的朱瞻基原本对此事一无所知,他读书在文渊阁与藏书库天一阁之间的侧殿,与大堂尚有一段距离。
侧殿有五间,有一单独小院,并且直通内宫,可直接到他居住文华殿,


相关章节: 第一章 穿越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三章 皇宫第四章 谁家天下第五章 书呆子 (求推荐票)第七章 迁都第八章 习武第九章 拜师第十章 学与道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