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287 华夏音像,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

287 华夏音像,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


推荐阅读: 重生之权臣心尖宠我的王妃是个小透明辰旭有约魔尊大佬在种田文当姑奶奶地主婆的那些事儿穿成了霸总的炮灰前妻开局账号被盗,反手充值一百万我的成就系统大有问题卡师指南快穿之男配大佬上线中大唐幕后黑手美漫大镖客

是十分犀利,依旧是横扫一片,依旧是走到哪儿就火到哪儿。
当然了,有关部门也确实下了命令,就是以后不准再出现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并且还修改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然而,那只能是约束后来者,对于在规章制度之前就发行的《江湖行》,暂时还是睁一眼闭一眼。
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还是曹志强的背景够硬,毕竟身后有带宣字头的王大爷的身影。
有那位大神若隐若现的藏在曹志强背后,一般领导谁敢触霉头啊。
再说了,红光出版社以及背后的红光机械厂,现在都指望这套《江湖行》来创收呢。
尤其是红光机械厂,更是指望靠这套书的利润来打个翻身仗,避免被拆分的命运。
所以,当有关部门想要封禁《江湖行》的时候,李厂长也好,董书记也罢,都是自发的使尽浑身解数,说什么也不让有关部门封禁《江湖行》。
按照李厂长的说法,《江湖行》明明就是一套诗集,至于那本《破碎虚空》,不过是诗人强子的随笔,而且是为了回馈读者的赠品,不算商品。
这种情况,跟商场搞促销,买衣服送气球是一个路数,怎么能本末倒置,说是卖武侠小说呢?
至于取消赠品,那更不可能。
因为这对后来者不公平。
毕竟之前的读者买这本诗集有赠品,后来的读者就没赠品,这怎么能行?
如果觉得有问题,之前怎么没提出来。
现在看这本诗集火了,又来说有问题,这分明是眼红我们家工厂职工曹志强同志的才华,是赤裸裸的嫉妒跟陷害!
总之,在李厂长跟董书记的全力运作下,当然还有徐大爷跟王大爷的默认,至少《江湖行》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可以继续以诗集的名义继续光明正大的卖。
但是,以后再想这么搞,那有关部门就不会同意了。
虽然这样呢,让李厂长等人有些遗憾,不过曹志强既然说没问题,他们当然也没问题。
事实上,曹志强回京城后,根本没怎么在意《江湖行》的出版问题,而是各种跑关系,马不停蹄的注册了一家唱片公司,名字就叫“华夏音像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华夏音像有限公司,不是一个单纯的国企性质的有限公司,而是一个有国企性质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因为这家公司呢,总共有两个股东。
其中红光机械厂以地皮、办公大楼等固定资产入股,折价五十一万,占据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而曹志强个人则拿出四十九万rmb,占据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这家公司成立后,因为红光机械厂是国企,又占据百分之五十一的绝对多数股份,所以这个公司可以说是妥妥的国企控股公司。
但因为又有个人投资入股,所以又有股份制公司的性质。
问题在于,在这之前,国内还从来没有一家国企跟个人合股的股份制公司。
所以一不小心,这家公司就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
当然,这也是曹志强专门找徐大爷的门路跑出来的,是国务院特批的。
也就是仗着在京城,又有大佬首肯,特批速度才这么快。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特事特办,其实早在之前,确切的说是1980年,就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了。
早在1980年,国家就发布了一个《关于推动横向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
在这个规定里,明确提出企业要走联合之路,也就是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包括引入外资跟国内私人资本进入。
与此同时,这种联合性质的企业,或者说股份制企业,不受行业、地区和所有制、隶属关系等方式的限制,并要求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组织,而要坚持自愿原则。
也就是说,允许私人入股国有跟集体性质的企业,早在三年前就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是这里还有个坚持自愿原则。
然而,在1980年的时候,私人很少有钱的,哪怕个体户也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根本不具备跟国企或者集体企业入股的资格。


相关章节: 282 既是款待,也是示威283 四美你真是越说越离谱了!284 一片蓝海的国内音乐市场285 一年以后,做兄弟!286 逛吃逛吃游金陵288 先以红歌打头阵289 你记住,时间就是金钱!290 饭店开业与港大邀请291 不请自来的郝淑雯292 知心好弟弟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