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生命的觉醒 第6章 为什么说修心的总动力是利他?

第6章 为什么说修心的总动力是利他?


推荐阅读: 与超兽对抗的时代我有一个鬼怪公寓矿奴汉末之大明崛起末世穿越之皇城来的捉妖师冥界诡探我被鬼养大锦衣浪刀动物守护者丧尸末世:X系统仙权记完美和谐降临

对人最亲的是什么呢?佛经说:慈悲之亲重于苦肉…,就是说慧命重于身命,心性的佛子等同于骨肉。人最重要的就是血缘关系,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就判为对立的立场,如果有血缘关系,就是自己的一边,智子疑邻心态,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现在的孩子,如果是自己亲生的,就算那孩子对自己再不好,再怎么不孝顺…那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付出,没有血缘关系的,就算他再怎么好,也会留个心眼儿,这是普通人的认知观,但在佛法中就不是这样了,佛法最根本的就是平等。
不要说人,就是连动物也一样的平等,因为他不认四大假合的身体是真实的,六道的身体皆是业力的感召,这些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佛法只承认心性是真实存在的,不论是人、动物和灵性生命,他们的觉性是一样的。只是随心性觉迷程度的不同,而幻化出随业受报的身体,所以血缘关系,和六道众生一切身体的关系,都是一样的。
因为身体本来就是假的,而心性才是幻化万事万物的根本,即然走入修行的道路,就应该抛开血缘及六道众生身体的区别,而全心全意地开辟心性的道路,如果再有血缘亲情等种种关系,用这种关系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那么你一定是修行不得力的人,初发心即成等正觉,抛弃对身见的执着,而将自己融入到心性的觉海中,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什么对人最重要呢?使人发光的不是身上的珠宝,而是心灵深处的智慧,因为珠宝是给外人看的,外人的评论,而智慧是内在的,是亲近人的好感,也就是说外在的不如内在的,疏远的不如亲近的,你穿的用的珠光宝器,只能赢得别人的尊敬赞叹,相反的你用的越好,别人越羡慕。
如果你德行不够,对家人也会那么要求,而引起亲人的反感,那你所拥有的物质和别人的好感就只能换来苦难,德不配位必有灾央就是这个道理,而佛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先修行修养内在,内在的品质提升后,再去获得身外的拥有,所以强大的物欲,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的。
古代的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以修身为本德行为第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内心,回归内在的品德修养,有品德后物质拥有,那只能造福于人,这样才是一个无我利他的菩萨行者。
人的缺点有那些呢?人的缺点就是自控力弱,自控力不足,就很容易受外力所干扰,古大德说:增强自控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思想念头,长时间的聚集在一处,以半小时为目标,如果其中有想这想那的现象,就要重新再开始,这样训练你的自控力就会非常强。
所有万事万境,遇到棘手的事情,种种不如意,令自己生气发火的事,自控力强的人都能够妥善的处理好,如果自控力弱,听这听那的种种不定思想,就会使事情越来越糟,人生也会越来越不顺,身体的精神的疾病也会越来越多。
修行就是修自控的能力,佛家以持名念佛为根本,念佛时思想集中一处,身是佛身,口念佛声,心佛一体,不论是诵经还是听经,都要达到身口意的清净无染,这样才有功德,如果思想不能集中,做种种佛事,也不会太得利,思想意念的集中与否,才是自利利他的基础。
为什么说让我们受用终生的是智慧?我们小时候面对父母亲人,我们的天真单纯,能换来他们无限的爱,年龄增大我们有了师长同学,他们就不可能完全爱我们了,我们的天真单纯只能换来流泪,走入社会后,我们碰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我们的天真单纯只能换来流血。
人在面对不同的人,而能生起不同的对治心,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如果你面对一个好人,你用小人的心,你将会失去你的快乐,如果你对一个坏人,用了天真单纯的心,你更会失去幸福快乐,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心,我们的幸福快乐便会永远不变,所以佛讲法八万四千门,就是针对不同心的人,世间人的幸福快乐是欲望的满足,而佛法的幸福快乐是净心净土。


相关章节: 第1章 智慧的生活第2章 觉悟的好处第3章 智慧与幸福生活第4章 修行心性第5章 怎样做才能净化心灵第7章 只有安居乐业心灵才会显现第8章 心灵的力量和美好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第9章 用心活和用身活的区别是什么第10章 为什么说修行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第11章 点点滴滴话生活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