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晚清第一枭雄 第158章 农业讲习所

第158章 农业讲习所


推荐阅读: 宁做吾老天逼我奋起我有一个梦想!道剑仙浩然气大宁小神捕最强魔兽使仙门钓鱼人梅落繁枝穿成恶毒后娘后实时洗白红楼:姑苏林家逍遥仙帝在地球

此时已是1854年1月,天寒地冻。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从不结冰的鄱阳湖,岸边也结了薄薄一层碎冰。
世界进入小冰河期,气候转冷,自然灾害不断。吴捷心中暗想,得抓紧推广耐寒高产作物,例如玉米、土豆、马铃薯等。
粮食问题始终困扰着天京,成为压倒天京太平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史载太平天国后期,皖北、江南一带久经战事,灾害连年,动不动就粮食绝收。就连特产丰富的江南一带,竟然也出现了惨绝人寰的饥荒。
天京陷落前,太平军仍有数十万大军。因为天京缺粮,各地太平军不愿解救天京。洪秀全屡屡诏令各军回援,各军均不奉诏。
江浙一带的太平军改去江西就食,准备在江西过冬后,再回救天京。
西北远征军回援天京,走到皖北一带,赤地千里,部队找不到吃的,重金难买粮谷,士卒溃散。
天京太平军无粮可吃,无力御敌。湘军重重围困天京,太平军千金难买一石粮。
洪秀全本人也只能吃“甜露”(一种野菜),最后因食用过多野草而病死。太平军眼睁睁地看着湘军攻入天京,无力守城。
湘军曾国荃部抢在秋收前攻克了天京。
这样的历史悲剧绝对不能重演。吴捷非常重视粮食问题,特别在执委会下设立粮食部,首任部长名叫张欣。
张欣是镇江人,地主出身,思想开明。吴捷镇守镇江期间,对百姓秋毫无犯,革除弊政,把公田平分给贫农。张欣受到触动,主动结交吴捷,加入复兴会。
此人不好名利,涉猎甚广,尤其敬佩东晋五柳先生陶渊明。在镇江做乡绅时,张欣和佃农们一起干农活,改良水稻种植技术,兴修水利,是个农业方面的实干家。
为配合土改工作,张欣受命创办了九江农业讲习所,一边培训农业骨干,一边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农业讲习所离姑塘不远,吴捷离开姑塘,便直奔农业讲习所。
张欣正在亲自为学生上课,听闻吴捷过来,赶紧迎接过来。他知道吴捷非常重视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正要向吴捷汇报农业骨干培训情况。
吴捷却说:“我听说你有几亩试验田,准备试验农作物新品种,想过去看看。”
这大冬天的,哪能试验什么农作物新品种?会长不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吧。
张欣有些哭笑不得,说:“11月初,咱们一开完复兴会代表大会,我便谨遵会长指示,开始筹建农业讲习所,弄了块试验田。可这时间毕竟太晚了,今年冬天又格外冷,实在没法种作物。
“这不,我只抢种了一小块冬小麦,一小块土豆。温度太低,会长指示我的玉米、红薯都没法种。至于会长说的杂交水稻,我还在寻找老农研究,至今仍未得要领。”
吴捷忍不住叹口气。他脑袋里有很多现代农业增产技术,可都没法跟张欣说。
譬如,大棚技术。大棚技术要求大量使用透光材料,可在1853年,华夏唯一可生产的透光材料便是玻璃。可玻璃生产成本高昂,根本不可能用于蔬菜大棚。
再如,化肥技术。化肥可以大量增加农作量产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在1853年,西方科学家已在实验室里发明了磷肥和钾肥,却一直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化肥工业化生产技术,是一战前的德国化学家哈伯与博施联合发明的。以当前九江一穷二白的现状,是毫无可能生产化肥的。
唯一可行的,便是推广高产农作物,譬如土豆、红薯、玉米。另外,稻米一直是南方人喜欢的主食,还应研究杂交水稻,扩大水稻产量。
吴捷说:“张大哥,你应该也注意到了,这些年华夏气候转冷,自然灾害不断,不是旱便是涝。这样一来,粮食产量势必要减少。咱们要未雨绸缪,提前扩大粮食产量。这样的话,非推广高产作物不可。”
张欣犹疑道:“会长,江西与苏南一样,都归两江总督管。这里的饮食习惯也和苏南一样,人们喜食大米,不喜欢土豆、红薯、玉米这样的杂粮。
“况且,江西一向


相关章节: 第153章 改革军制第154章 平均地权第155章 近卫团第156章 美法中兴公司第157章 姑塘水师基地第159章 白鹿镇公审恶霸第160章 土改第161章 自制大蒜素第162章 一师第163章 公学

也许你还喜欢: